《早期中國史研究》(Early and Medieval Chinese History,簡稱EMCH)是由「早期中國史研究會」(The Society of Early and Medieval Chinese History)所主辦的學術刊物,該刊乃早期中國史研究會為推動學術發展的理念而進行的主要活動之一,主要目的在於透過社群性的活動,促進歷史學研究的多元交流與探索發的可能性。
早期中國史研究會的前身為一個運作將近十年(2002-)的學術社群,主要是由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出身為主的年輕研究者組成,過去或稱為「臺灣大學中國中古史讀書會」,一般通稱為「臺大中古史讀書會」。最初的參與者包含趙立新、蔡宗憲、鄭雅如、林韻柔、王安泰、凃宗呈、林宗閱、許凱翔、吳修安、王萬雋、林楓玨、邱建智、胡雲薇、古怡青、黃玫茵、劉欣寧、曾堯民、林欣儀、李龢書、李文仁、鄭娟芝、劉宏毅,以及王國堯、阿部幸信、徐沖等臺灣地區以外的研究者。
陸續加入的會員計有安部聡一郎、張文昌、陳珈貝、陳識仁、傅 揚、謝自達、徐雅琳、黃旨彥、黃雅玟、甘懷真、黃川田修、李昭毅、李廣健、李明仁、李志鴻、林慧芬、林世偉、林靜薇、蔡長廷、游逸飛、郭珮君、曾名郁、藤井康隆、吳曉筠、鄭宗賢、劉永中、林佩瑩、劉屹、孫英剛、呂明善、Albert Dien、土口史記、王仁祥等古代史、考古學和宗教史等不同領域的研究者。
主要承擔發起籌劃、推動和協調工作的成員為趙立新。 第二卷主編林韻柔在任期間,刊物由每年一卷一本,改為一年一卷兩期。
20101113日舉辦會員大會,開始推動「主題報告」、茶會、餐會及合宿等等多元的交流活動,以期促進研究者間活潑而積極的互動。
《早期中國史研究》的特色為不僅收錄一般的論文、研究討論和書評,同時收錄目前臺灣中文期刊一般不予收錄的文章類別,並規劃發展有別一般的研究文獻類別,例如研究札記、書介、史料解題等等。由於該研究會經費完全獨立,在未獲任何補助的情形下,以會費為主要收入,也因此目前該刊採取會員投稿制,同時採行嚴格的雙匿名審查制度。該研究會與刊物由於擁有相當一批具有熱忱與理想的成員,儘管未獲外在環境的支持以及經費有限的條件下,仍然辦理得甚為有聲有色,獲得各地學界的迴響,是臺灣歷史學界一種獨立運作、小而精緻的研究社群的代表之一。

以上簡介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9%E6%9C%9F%E4%B8%AD%E5%9C%8B%E5%8F%B2%E7%A0%94%E7%A9%B6
檢索日期:
2011/12/24

評論:
1.該社群是一個「個人色彩」很濃 (受某學者影響非常明顯) 的團體。
2.該社群聲稱「儘管未獲外在環境的支持以及經費有限的條件下,仍然辦理得甚為有聲有色」。不過在有經驗的個人研究出版者眼中看來,其實恐怕是不知道如何有效率地運用資源,才會有這種想法與心聲。
3.該社群官網有招募會員的告示。實則據我的某位朋友說,他申請加入好幾次,都沒有任何回應 (准或不准,理由是什麼,全部沒有答覆) 。這個社群看起來有點處於半封閉的狀態。
4.但是無論如何,有一群人為學術如此奔走,也算是其情可感了。
5.本刊出至第四卷第一期以後 (2012年 6月) ,就沒有再繼續出刊。推測原因不外:第一,稿件來源不足,因只開放會員投稿,稿件來源有限,如會員碰巧皆無適當稿件,便不能出刊;第二,經費不足,因不知如何有效率地利用資源,再加上近日油電皆漲,出版成本可能有所波動,影響出刊速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rstsaint11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