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第二代:布羅代爾的史學

一、生平與著作

組織能力強、擅於運用媒體包裝

霸氣、野心勃勃、意圖以歷史學兼併其它社會科學

個性:出名的不講理
著作:

《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與地中海世界》

《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與資本主義》

《法蘭西的特性》 (只出版至第二部份)

《歷史學論文集》一、二

《文明的文法》 (為高中至大學之間階段的學生所寫的世界文明史教科書)

 

二、布氏史學關心與論爭的主要焦點

1.近代初期的歐洲發展史 (主要範圍在地中海一帶)

以兩鉅冊的《地中海史》說明地理大發現之後,歐洲的經濟中心並沒有立刻脫離地中海轉往荷蘭、英國一帶,地中海或義大利 (主要是熱納亞) 15501600年間仍在歐洲經濟中有其重要地位

真正的轉變要到十七世紀左右或以後才實現

 

2.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史

以其獨特的觀點論述資本主義的發展

認為各個經濟世界的中心會不斷轉移,而歐洲這個經濟世界產生了近代的資本主義,其中心先在義大利城邦,後轉往荷蘭,最後到達英國,至一次大戰之後才轉往美國 (繼美國之後的下一個世界經濟中心在哪)

資本主義的特徵:從遠距貿易開始、資金雄厚、用各種高級手段賺錢 (信貸、投機等) 、壟斷、反自由競爭、不講究分工 (包攬各種生意)

 

3.取代馬克斯韋伯 (韋伯的個性:以脾氣火爆著稱)

韋伯關於資本主義發展的學說

認為只有西方發展出理性的資本主義:在宗教改革前,西方經濟文化已產生一系列的重要變革,而宗教改革時期的喀爾文教派則以其入世、禁欲的倫理,為理性的資本主義加上最後的臨門一腳

 

4.兩種關於資本主義發展學說的比較

韋伯的學說相當重視宗教思想因素

布羅代爾從整個歐洲的經濟形勢來掌握資本主義的發展,認為韋伯的說法過於片面 (布氏也曾檢視過其它宗教的經濟倫理)

 

三、史學的特色

1.朦朧美:不作定義、以史實的堆砌代替理論的建構

 

2.老一輩西方史學家的寫作方式:舉證簡單說明,不多作闡述

 

3.重社會經濟、輕人物事件

 

四、對其史學的反思

1.地理時間?還是結構時間 (時間的多元性,費夫赫對布羅代爾引進「結構」的觀念也持保留態度)  

2.不作定義卻主張建立模式 

3.論述無法精緻

由於有些地方的檢證過於簡略,因此導致錯誤的產生:在論及工業革命時,布氏認為英國工人階級的生活在十八世紀下半最悲慘,十九世紀前半逐漸好轉;但根據較詳細的研究 (如湯普遜的《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 ,可以知道情況正好相反

4.人物、事件真地只是灰塵嗎?還是布氏的夫子自道?

重視社會經濟因素只蒐集這方面的資料論證社會經濟因素對歷史的影響,不去討論人物、事件對歷史的影響斷言人物、事件對歷史的影響不大 (其論證明顯地有疏漏)

 

五、對教授高中歷史時的啟示

1.西方的公共衛生問題 (順便也可檢視西方醫學的起步及其性質)

 

2.大西洋時代真正來臨的時間點

 

3.白奴問題 (印第安人白人黑人)

 

4.資本主義較少被強調的特徵:壟斷、反分工

 

5.不適於高中生閱讀的高中世界文明史教科書 (婉麗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rstsaint11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